1月21日上午,从福建武夷山始发的中欧班列新线路,开出首趟班列。首趟班列的42个集装箱,满载健身器材、缝纫机等价值300多万美元的商品。从武夷山陆地港驶出后,途经霍尔果斯,预计将于9天后抵达阿拉木图。未来通过这条线路,班列可实现10天到中亚、15天抵达中欧,构建起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。(1月21日 央视网)
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,在短时期内,发展仍是第一要务。但是,这场新冠疫情不仅造成全球经济下滑,而且由于防控的需要,导致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逐渐压缩,对外贸易出现“断崖式”下降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稳贸易就能稳经济,稳经济才能稳社会,中国的发展才能勇往直前。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大考中,中欧班列以开放的态度、深入的合作,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铁路的“硬核担当”。 当前,中欧班列在疫情防控和稳定全球供应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确保“双循环”落地生根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一条中欧班列线路,就能带活两端的诸多城市。尤其是福建武夷山到阿拉木图的中欧班列线路,将成为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,将交汇于此的峰福线、鹰厦线、江阴港支线等铁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同时采用铁海联运等方式,还能加强与沿海口岸和其他陆路口岸的联系,也方便了周边城市货物的集聚、分拔,形成强大的集聚辐射作用,为中国对外开放找到新的出路。
没有需求,就没有市场,正是因为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的需求,推动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一直位于世界前列。应该看到,为了应对这场疫情带来的经济灾难,党中央未雨绸缪、科学施策,尤其提出了经济“双循环”要求,意在立足于国内大循环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。在全球物流通道受阻的困境中,中欧班列“破阻”前行,既打通了疫情防控的“补给线”,也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深化合作,更有助于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向更高水平、更深层次发展。中欧班列承载着经济发展的重担,也承载着世界人民经济交往的梦想,理应越织越密,越来越畅通。
当前,中国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,疫苗已经上市接种,虽然零星小规模传染事件仍在发生,但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大局仍没有变。一年来,中欧班列开辟了多条新线路,全年开行12406列,同比增长50%,保持着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。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,成为欧洲进口医疗和生活物资主要运输渠道,也成为疫情防控期间连接中国、欧洲以及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重要运输纽带,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。
思路决定出路,行动决定成效。当前整个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和挑战多,只有迎难而上、主动作为,才能确保“双循环”落地生根,经济社会发展达到预期实效。相信越来越多中欧班列的开行,将为我们战胜疫情、复苏经济提供强大助力,也能为“十四五”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。(1月22日转载于中国网)